什麼?就像這些年來教過的學生,來自風頭
水尾的窮鄉僻壤,他們的父母因著一股成就
孩子多讀書的心願,在風中、在烈日下辛勤
工作,支付了孩子就讀私校的費用。
而每一年每個學期的家庭訪問,我總在
驅車前往的路上、在他們的家中、在與家長談話
當中,讀出這一家子的故事。記得那一次的家庭
訪問,我的車在彎彎曲曲的田間道路上盤桓,好
不容易在田溝旁的竹叢下找到錦宏的家。他的父
親因為多年前的多氯聯苯事件身亡,只剩母親一
人獨挑家計,孩子們不忍母親太勞累,課後紛紛
打工賺取微薄薪水補貼家用,當他的母親出來與
老師交談時,我看到雖然一臉風霜卻樂觀堅定的
女性,她的聲音開朗宏亮像冬日燦爛的陽光,令
人印象深刻。孩子們簇擁在母親身邊,屋旁圈圍
著一群豬仔也加入熱鬧陣容,不時發出呼叫聲,
雖然簡陋不足的家,卻因家人的和氣,心靈的富
足顯得豐富熱鬧。錦宏畢業後,在一間頗具規模
的機械工廠半工半讀完成了大學學業,因為積極
具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公司重用,多年後這孩
子已是公司所器重的重要主管。
多年來的教學生涯中,常常感覺到一屆又一
屆的學生,就如一波波襲上岸的浪潮,潮來潮退
沖刷崖岸,總侵蝕掉一些堅硬的石壁,化成柔軟
的細砂,撫平僵硬的心。在每一節走上講台,與
下課之間,我常在講台上思量,端看這四五十個
孩子,他們不同的面孔,來自不一樣的家庭,擁
有不一樣的人生,當他們在課本上閱讀他們的未
來時,我在台上細細閱讀的,卻是這每一個孩子
的故事。
平凡而微小的小人物,踏實築夢,一如仰天
盼望的爬牆虎。
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160